冷漠的父母与自卑的女儿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学堂

她是我一些年前咨询的一个来访者,为了描述方便,给她起个化名,叫她小梅。小梅是低着头走进心理门诊的,坐下后她也一直佝偻着身体低着头,交谈中只偶尔撩起眼皮看我一眼,瞬间便又低下头,说话的声音很小,勉强能听清楚。她说:“我长的不漂亮,很丑陋;我对人不真诚,很虚伪;我待人不热情,很冷漠;我没有真才实学,很虚荣。”她流利地说出了上面的排比句子,似乎这几个句子在脑子里已默诵了许多遍。凭着心理医生的直觉和经验,我知道我将要面对的是一个非常自卑而且扭曲的心灵。我在想,这个看上去二十多岁的并不丑陋的女孩子,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她为什么这样看不起自己?

她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小梅是外地人,一年前大学毕业来到这座城市。她说她的家没有亲情,没有温暖,只有冷漠和敌意。她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是为了远离她那个冷漠的家。

她家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姐姐和她。她的父母是在七十年代初结婚的,在那个重视家庭出身的年代里,母亲虽然既聪明又漂亮,但却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而倍受歧视,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与母亲相比,父亲除了家庭出身好之外,实在没有其他优势可言,然而在当时,“家庭出身好”是母亲选择男朋友的一个重要条件,就这样,一对不般配的人结合在一起了。结婚后,母亲的内心是很不平衡的,母亲看不起父亲,总是用讽刺、挖苦、奚落的口吻同父亲说话,父亲不满母亲的态度,或反唇相讥,或粗暴辱骂。小梅回忆说,从她记事起,就没有看见父母之间有过真正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姐姐因为长得漂亮,又是第一个孩子,比较受优待。而小梅的命运则不同了,在父母渴望生个男孩的时候她出生了,小的时候她身体不好,长得又黑、又瘦,父母都看她不顺眼,她似乎是父母的出气筒,她觉得她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不对,即使在学校考了好成绩回来,也很少听到父母的称赞与鼓励。她说“父母都不喜欢我,我的出生本身就是个错误。”后来她发现父母的吵骂声渐渐少了,再后来他们之间连话都不说了。母亲的兴趣就是买衣服穿,打扮自己;父亲的兴趣就是买白酒喝,灌醉自己。姐姐不仅长得像母亲,性格也像母亲。家里一片沉寂,谁也不关心谁。她感到她的家像一座坟墓一样阴森可怕。她看到别人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疼爱之情,羡慕极了。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远远地离开这个“坟墓”。在学校,她渴望友情,但又害怕与人深交,她担心与人交往深了,对她了解多了,人家就会看不起她,因为,她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有太多的毛病。在孤独寂寞中她读完了高中,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她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了大学生活。但遗憾的是,她是带着深深的自卑情结走进大学的。她感到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她没有真心朋友,她想谈恋爱,但又认为没有人会爱上她。一次暑假回家的途中,火车上,她有意地卖弄自己以引起坐在对面的男士的注意,想看看自己是否有魅力,事后又追悔莫及,为自己在火车上的言行而羞愧。她认为自己很丑,毕业后她多次走进美容院,纹眉、纹眼线、纹唇线、隆鼻、割双眼皮。之后,她又很后悔,觉得自己花了很多钱,遭了很多罪,不值得,感觉整容后并没有比原来好看,而且一看就是假的。她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她没有知心朋友,无处倾诉内心的苦闷,独自在自卑的泥潭中苦苦地挣扎……在与小梅的交谈中,我仿佛看到一颗被冷漠冻僵了的心灵。尽管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父母的态度及教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小梅的自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父母的冷漠、否认、歧视态度直接相关的。

冷漠的父母会损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一个人的自我评价首先来自于父母的评价,孩子通过父母的认可、称赞来获取自我肯定,建立起自信。在冷漠的父母身边,孩子得到的是否认、贬低、讥讽,这一切使孩子在父母面前丧失了自尊,产生了无价值感、无能力感,也就是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随着成长而泛化,他们没有勇气去平等地与人相处,他们总是夸大自己的无能,缩小自己的优势,自卑始终缠绕着他们。

冷漠的父母会损伤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从父母的冷漠态度中,孩子无法学会如何接受爱和如何表达爱。他们不会接受爱,也拙于表达爱,但却需要爱。也许从父母那里得到爱的幻想已彻底破灭,他们可能转向同学、同事、朋友、恋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是,父母的冷漠也造就了他们的冷漠,他们不愿正视自己对爱的需要,而把这种对爱的饥渴掩藏在冷漠的外表下面,敏感地关注着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爱的追求以一种扭曲的状态出现了。

冷漠的父母会损伤孩子的信任感与安全感。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接触者,孩子依赖父母来了解这个世界,孩子是通过来自父母的温情和体贴来感受被人爱,并体验到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是,冷漠的父母很少以一种给予者、支持者、保护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因此,冷漠的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是广泛而久远的,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供稿人:李艳苓(鞍山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