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焦虑症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学堂

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然而,就在我们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繁荣的同时,也承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常常是与越来越多的心理冲突相伴随的,事业、爱情、财富……总之,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诱惑。无论是乐此不疲、自讨苦吃的主动追求,还是随波逐流、无可奈何的被动驱使,都常常使人们陷入冲突之中,因而也常常使人们体验到焦虑情绪。

焦虑是人类最普遍的情绪。没有焦虑的生活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因为焦虑也有积极的一面。焦虑和所谓忧患意识的含义是近似的,焦虑是安于现状和无所作为的对抗剂。焦虑能激发人的潜能和进取心,可以激发人的干劲,催人向上,带来高效率和高成绩。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有位学者说过,谁学会了使自己正确恰当地焦虑,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

但是,过分的焦虑是病态,被称为焦虑症。

焦虑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另一种是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的特点是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这种担心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病人长期感到紧张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很不沉稳,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任何事情都喜欢朝坏处想,即使是休息,也坐卧不宁。病人担心的事情可以多种多样,如家人出门担心发生车祸,孩子放学回来晚一点担心被劫持等。焦虑的内容是不固定的,追究起来,病人自己也弄不清到底害怕什么,有的学者称之为“漂浮焦虑”。焦虑与烦恼不同,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而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恐惧。病人时刻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这也可以称为“预支性焦虑”,似乎在预支未来岁月中全部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灾难。皮肤划破一点皮,马上想到败血症,想到死亡;上台发言则担心会张口结舌下不了台;每逢考试担心自己会不及格,如此等等。

广泛性焦虑还表现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出汗、口干、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心慌、恶心呕吐、立毛肌收缩、头晕、尿频、两腿无力感等。有的病人有运动性不安症状,如坐立不安、来回踱步、肢体发抖等。

惊恐障碍的特点是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没有特殊的诱因,发作来得突然,出现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剧烈心跳,胸痛、咽喉部有堵塞感和窒息感,头晕、全身发麻和针刺感,呼吸急促等。与此同时,病人常有死亡迫在眉睫的恐怖,或者害怕自己会发疯。有些病人瘫软在沙发里,有些病人惊呼求救。发作可持续5-2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能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病人常常被送到急救中心,多数病人及家属误认为是心肌梗塞,常常经过反复的检查后方转到心理门诊求治。发作间歇期,除了害怕再次发作外,没有明显症状。一些病人由于担心发作时得不到救助,不敢一个人出行,不敢单独呆在家中和办公室,而要求身边有人陪伴。

正常人也会有焦虑,但正常人的焦虑总有些可以解释的客观原因,而且主观感觉未达到痛苦而不能控制的程度。

焦虑症的典型病例是不难诊断的,焦虑症的症状学诊断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焦虑的情绪体验,其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植物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但是,很多焦虑症病人只是关注躯体症状,于是常去综合医院的内科就诊,不停地向医生诉说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感,有的医生为了照顾病人着急害怕的心理,给病人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反而使病人更加焦虑。有些病人罹患焦虑症后,不愿承认患了心理疾病,不能及时到心理科治疗,而是辗转于临床各科,反复做各项化验和检查,不恰当地用了很多药,有些病人甚至运用迷信手法“邪治”,结果既浪费了钱财,又延误了治疗。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有些病人的焦虑症状是继发于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在诊断中应注意鉴别,不要轻易下焦虑症的诊断,否则,有可能贻误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

焦虑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焦虑症的治疗最好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

对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首先通过交谈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质是功能性的而非器质性的。在建立良好的信任的治疗关系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精神分析疗法挖掘出病人深层的心理冲突;也可以通过认知疗法,改变病人的歪曲认知和不合理信念;还可以通过行为治疗使病人的异常焦虑行为得以改善。

对焦虑症状比较严重的病人,早期应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焦虑症状减轻一些,有利于交谈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对医生的信任,使初期的心理治疗变得容易一些。但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要避免长期用药。

供稿人:李艳苓(鞍山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