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也夸夸我吧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学堂 > 案例分析

晶晶(化名)是个十三岁的女孩,正在读初中一年级,这个花季少女厌世了,两天前她一次服下一百片安定片,幸好被家人发现,经抢救脱险。她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哭,弄得全家人手足无措,无助中他们想起了心理医生。

走进心理门诊时,晶晶两眼又红又肿,眼角挂着泪痕,目光茫然地望着远方,那茫然中透出对生命的漠视。随行人员有五人,爸爸、妈妈、奶奶、爷爷、还有一个姑姑。从他们那慌张与焦急的表情中,我看得出晶晶的亲人是爱她的。我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个十三岁的孩子狠下心来告别人世呢?当我听完家属介绍情况后,便让他们到诊室外面等候,诊室里只剩下我和晶晶,我们坐得很近,在我的耐心安慰与鼓励下,晶晶终于开口了,她流着眼泪哭述了内心的感受。她说:“我不想活了,没有意思,我什么都做不好,妈妈爸爸都不喜欢我,爸爸经常不回家,妈妈总是批评我,从来也不夸我,亲戚和朋友的孩子到我家来,妈妈特别热情,她总是夸别人的孩子,她喜欢别人的孩子,不喜欢我。我从上学起,学习成绩在班级没出过前十名,可是,妈妈总是不满意,考好的时候她没夸过我,这次没考好,开完家长会她就把我骂了一顿,爸爸回来后,妈妈又和爸爸吵,埋怨爸爸不管我,说我不争气,她白辛苦了,她也不愿意管我了,我死了,大家就都轻松了……”

听完晶晶的叙述,我又和晶晶的妈妈进行了单独交谈。从她们母女二人各自的叙述中,晶晶心理成长的环境便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来了。

晶晶的妈妈是个虚荣心较强的女人,事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好。丈夫经商,经常晚归或不归,夫妻感情有隔阂,但是,爱面子的她,在外人面前总是装出一副幸福美满的样子,出于礼貌,她对亲戚朋友的孩子也总是刻意做出亲切喜欢的姿态。然而,当她与女儿单独相处时,内心的苦涩实在掩饰不住了,她时常把对丈夫的怨恨迁怒于女儿,女儿经常莫名其妙地挨训。当别人羡慕她老公能挣钱时,会稍稍冲淡一下她心中的哀怨。她不想离婚,一方面是为了女儿,另一方面她认为那是丢面子的事,而且她还需要丈夫挣的钱。她不爱丈夫,也不能够从丈夫那得到爱,于是她把自己的爱全部都给了女儿,但是,她没有想到,她爱女儿的方式却成为限制女儿健康成长的枷锁。除了工作外,她把精力都用在女儿身上,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除了学校的课程外,她还在校外给女儿找了很多“班”,学音乐、学美术、学外语、学奥数。她对女儿期望值非常高,她希望女儿各方面都出色。为了“培养”女儿的上进心,她经常在女儿面前称赞别人的孩子,为女儿树立了很多榜样,而面对女儿的优点,她却熟视无睹,很少表扬,她怕女儿会因表扬而骄傲。她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许女儿犯一点错误,当女儿做得好的时候,她认为是应该的,当女儿错了的时候,她便大发雷霆,恨女儿不争气。在女儿吃、穿、用和请老师补课等的花费上她决不吝啬,她唯一吝啬的就是对女儿的欣赏和赞许。

晶晶是个内向懂事的女孩,年幼的她不能理解妈妈对她的爱,她纳闷为什么在妈妈面前自己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为什么妈妈总是夸别人的孩子而不夸自己。为了让妈妈高兴,讨妈妈喜欢,她努力学习,谨小慎微地做事。读小学时,因为年龄小,比较单纯,学习压力也不大,成绩也不错,和同学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她会忘了烦恼,学校的生活给她忧郁的心灵带来一丝快乐。升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变得更加心事重重,过去的几个好朋友都没有和她分到一个班,她感到孤独,课程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她感到力不从心,特别害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下降,因为她知道妈妈最看重的就是她的学习成绩,她若是成绩不好,妈妈会更加讨厌她,虽然,她平时很努力,但是,在考场上她特别紧张,结果期末成绩一出来,妈妈的态度正如她所预料的,这个十三岁的孩子终于承受不住心理的压力,想到了死。

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晶晶妈妈的心态与教养方式不是偶然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或是婚姻不幸福,或是工作不如意,或是两者兼有之,于是,便把全部爱和精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给予孩子的是一种畸形的爱。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的温暖,而是爱的灼热。那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甚至窒息的感觉。

有些父母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几乎近于病态的过高期望,让孩子学这学那,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当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时,便横加指责。他们常常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进行比较,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驱使下,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缺点,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而很少欣赏和鼓励孩子。他们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来支配。成功的父母会因不出色的子女感到莫大的羞辱;而不成功的父母,更缺乏宽容,他们把子女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的最后赌注。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在每个人的生命之初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种深刻的自卑感,这可以从每个婴儿柔弱和无能为力中找到根据。或迟或早,每个儿童都会意识到,自己不能单枪匹马地应付生活的挑战。每个儿童都必须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他的境遇决定他必然会认为自己娇弱、渺小、无力独立生活;他不能相信自己,不能不出错误、干净利落地去做那些成人认为他能做的简单事情。成人的要求超过了儿童的能力范围,使得儿童一想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就深感羞愧难当。因此,一个人的自信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卑而建立起来的。自信,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起着基石性的支撑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当孩子做对某件事的时候,如果周围的人尤其父母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孩子便会从那些欣赏的、肯定的态度中,体验成功,增长自信,将自身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周围人尤其父母对孩子微小的进步不予理睬,而对微小的错误却大动干戈,孩子便会从父母批评的、否定的态度中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意象,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劣等的、是没有价值的,从而深深地陷在自卑的泥潭中,没有勇气去争取成功,也没有勇气去承受挫折,更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

我在心理咨询中体会到,少年儿童的很多心理行为问题是由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所致。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惩罚多、鼓励少。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有机会接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朋友,从他们那稚嫩的、被自卑感压得有些扭曲的心灵中,我似乎听到一句呐喊“妈妈(爸爸),你也夸夸我吧!”

供稿人:李艳苓(鞍山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