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上腾 -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不少压力。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多元化,个人要扮演的角色愈来愈多,在工作场合,你可能是部属、主管、老板、别人的同事,或是某社团的会员、委员、领导者?;回到家庭生活中,你又得摇身一变成为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女儿(儿子)等;即使在休闲生活中,你还得扮演别人的朋友;在教会生活里,你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信息发达使我们的触角愈来愈广,时间和精力却也被分割得益发琐碎。然而,社会价值与规范赋予每一种角色特有的要求并未减少。因此人们常在无法兼顾,又不得不扮演好各种角色的情况下,承受极大的压力。

 因此,笔者期望透过本文,让读者了解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些原因中,也将特别针对个人性格部分深入探讨其与压力的关系。此外,笔者也将从多年的助人经验中,理出一些克服压力、调整情绪,使自己更快乐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主要的压力来源

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为三:1.来自工作;2.来自生活;3.来自个人性格。

1.造成压力的工作因素

工作量多与工作要求高常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尤其当得到的报酬与个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时,个人更容易觉得不公平,压力感也相对增加。

人际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另一要素。由于许多工作讲求团队合作,若与团队中的其它成员无法愉快相处,会直接影响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情绪受影响之后,压力也随之而来。

 再者,工作上的角色冲突与混淆也会造成压力。当不同主管对某职位的角色要求不同时,在此职位者即面临角色上的冲突,该听命于谁?该依何准则行事?抉择间,压力也因此产生。另外,若工作定位不明确或职务分配不清,容易产生角色混淆,在这种不知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的情况下,压力也就难免。此外,工作场所的环境(如噪音、温度、污染等)、个人才能无法发挥、主管要求完美的性格等,也都是容易引发个人压力感的因素。   

2.造成压力的生活因素

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的事故(变动),例如配偶死亡、离婚、换工作、结婚、怀孕等都是构成压力的因素。精神科医师指出,如果给予每个重大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话,则配偶死亡的指数是100、结婚为50、搬家为30,指数愈高表示压力愈大,半年内的指数总值若超过300,身体便可能产生巨大的病变,特别出现在心脏血管及肠胃等方面。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例如车子拋锚、赶时间却一路塞车、被老板K了一顿,单一事件对个体并不会造成压力威胁,但如果这些困扰都在同一天发生,对个体而言可能就是不小的压力。

3.造成压力的个人性格

 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因此,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以及个人的性格才是造成压力感的主要因素。由于篇幅有限,以下仅就个人的特性部分加以说明。

 

个人的影响

个人的许多特性往往使自己绑在重重框框里,无法自由,本文仅就最常导致我们产生压力感的两个特性加以说明:

1.不能自我肯定

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就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人,这种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很敏感于别人的评语,人家一、两句负向的言语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常不喜欢自己,常认为自己被伤害,常怨天尤人、怨恨自己不如人。不能自我肯定的人生活得很辛苦,即使完成了十件事,有八件事被别人肯定,只有二件事不被赞许,他也会被后二件事所带来的不舒服情绪所笼罩,完全忽略那八件事所应带来的兴奋。此外,不能自我肯定的人也因害怕得不到肯定而经常患得患失,因此容易处在忧郁、焦虑不安及自责中,压力自然很大,情绪也随之不好。

2.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把每件事的标准订得很高,原本只需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往往为求尽善尽美,而多花了两小时的时间。神给每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求完美者的时间当然也没有特别多,因此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为了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只得选择牺牲下列时间:睡眠、与家人相处、运动、休闲的时间,导致长期失眠、缺乏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终年处于紧绷状态。试问长褽卺v不足的人情绪会好吗?经常处于紧绷状态的人压力能不大吗?不常与家人相处的人会快乐吗?因此对事情要求太高的人往往不容易到喜乐与轻松。

 

更喜乐、轻松的秘诀

大多数人认为压力是负面或具伤害性的,但事实上压力事件是中性的,并无所谓好与坏,你若视之为积极正向的,它便可成为我们生命过程中的历练,促使我们成长;你若视之为消极负向的,它就会成为我们的辖制,限制我们成长,甚至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所以要克服压力应先从改变「认知」做起,换个角度与想法来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人、事、物,再加上实际的改变行动,就能让自己的情绪更好。事件虽仍存在,但自己的心态改变了,它就不再构成压力,这正是情绪管理的精髓。诚如圣经上所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四章23节)。

  

一、提升自我肯定感

1.建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完成丰功伟业?年薪百万?学习各样的知识?抑或其它?

每个人各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也各自面临不同的压力与难处,若仅专注于个人的成就、解决个人的问题,独立的生命体间将没有任何关连,届时个体又会是何等的孤单。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二章4节),「爱」使不同生命体产生共鸣,因此如果我们的生活目标是「创造爱的循环」,亦即付出爱,并享受爱的回馈,生命将会是丰富的、生生不息的。也因为爱,个人的生命就显出价值,德蕾莎修女说过:「我们不一定能做许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每件小事。」这亦正是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二章21节所提:「人若自洁,就必作贵重的器皿。」

我们都是神所造的器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或是在人看来多么卑微的职位,只要是为了爱别人、为别人好而做,对别人而言,你都是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这样无私的爱使我们与别人连结在一起,别人也从我们身上体会从主而来的大爱,这是何等甜蜜而宝贵的事。

2.常存感恩的心

「不要为你所没有的难过,反要为你所拥有的感谢。」我们常以100分作为衡量自己表现与生活满意的标准,不断要求自己朝100分努力,一旦达不到100分,就容易觉得自己很差劲,不如意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凡事「归零」,以「一无所有」为基础,来看自己所拥有的,你就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包括有形的物资与无形的能力)是何等丰富。

拥有30坪房子时,若不去跟数百坪华厦相比,而与无壳蜗牛比,就会觉得满足多了;穿不起名牌皮鞋的人与没有穿鞋 的人比起来是幸福有余的;常觉得自己能力平平的人,看到智障者的「力不从心」,也必能心存感恩。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比较(因为「比较」容易使人自卑或骄傲),而是藉以提醒,我们实在应该常常感谢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即肯定自己),多为我们所拥有的感恩,就不会经常自怨自艾、自怜自叹,苦不堪言了。

  

二、打破求完美的行为模式

1.先「有」再「好」

许多人认为做事要做得尽善尽美,因此常忧虑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每件事都构成很大的压力。例如第一次演沟,希望不但把内容准备得很完全且能表达得很精湛。然而,往往愈想做好,压力愈大,结果由于过度紧张,讲得结结巴巴,内容结构也七零八落。事实上,没有人第一次演讲就能讲得很完善,第一次一定讲得不好,又紧张又害怕;第二次就会好一些,慢慢地,就更能掌握状况。所以做每一件事情应抱着先“有经验”,再逐渐变“好”的心态。而且不要为了想有一次完美的出击而驻足不前,应常提醒自己,愈早尝试,就能愈早开始累积丰富的经验。以这样的态度处事,我们的情绪就不会那么紧张,压力感也就不会那么大。

2.从「固定品质」的想法转为「固定时间」

我们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做每件事也应该限定完成的时间,以我们能付出的时间来规范事情所能达到的品质,例如:今天你必须写好一篇文章,并完成三件事情,规划后,发现只有四小时的写作时间,你就要限定自己在四小时内写好,不管品质是否达到自己的理想。当然这篇文章不见得写得称心,但它不会影响到你的作息,等日后行有余力时,可以再做修正(先「有」再「好」)。相反地,如果你一直写,可能写了十个小时你才稍稍觉得满意,但却让你因此彻夜未眠,而影响隔天的生活,值得吗?因此若以时间代替品质作为我们做事的标准,看起来似乎牺牲每件事的品质,却保住我们生活全方位的品质。

从个人的性格来看压力,会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本质(性格)是健康而坚韧的,他就可以胜过压力,就像诗篇所描述的:「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一:3)因他连结于神(溪水),不断从神的话语中得着滋养与调整,久而久之,神的形像愈发在他身上彰显,就发展成那种健康而坚韧的本质(性格),也能有美好的情绪管理;面对外来压力时,就不致于慌乱失措、情绪波动,也不会被压力击倒,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将会是一股平稳的气息、一种持久不变的喜乐。

文/陈彰仪(“国立”政治大学心理系主任)

供稿人:田玉荣(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